幸福家首页

幸福家导航 - 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幸福家 门户 教育 查看内容

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乡村建设运动的九大信条

2014-8-31 11:38| 发布者: changyou| 查看: 2| 评论: 0|原作者: 云南通海县委

摘要:    晏阳初先生自上世纪20年代初便开始从事乡村建设事业,从中国干到世界,后来,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与心得总结成为九大信条:  1.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  2.深入民间,认 ... ...


   晏阳初先生自上世纪20年代初便开始从事乡村建设事业,从中国干到世界,后来,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与心得总结成为九大信条(后发展为十大信条),这九大信条是:

  1.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
  2.深入民间,认识问题,研究问题,协助平民解决问题
  3.与平民打成一片
  4.向平民学习
  5.与平民共同商讨乡建工作
  6.不持成见,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
  7.不迁就社会,应改造社会
  8.乡建是方法,发扬平民潜伏力,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是目的
  9.言必行,行必果

  这九大信条既是经验的总结,也是乡村建设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。它们通过了时间的检验,通过了不同人文条件、自然地理条件、政治文化背景的国家的检验,皆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、突破了时空界限的经典,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结晶。更重要的是它们最初的形成是在中国,包含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和国情,它们既能走出去,为什么不能走回来呢?下面,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九大信条的具体内容:

  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人民是国家的根本,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,本不固则国家不得安宁。当年晏阳初先生开始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候,中国国势衰微,外受列强欺凌,内遭军阀混战。4亿国民中有90%以上是贫民、愚民、病民,根本既然如此,国家何得安宁呢?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基本信念就是做固本的工作,从根本上去做建民、强民、富民的工作。只有民富了,国家才能强盛,相信我们今天从事乡村建设的各位,对于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这条几千年的古训也是认同的吧,既然如此,我们就也应该以此作为我们的基本信念,有了这条基本信念,我们才会有信心,有力量。

  深入民间,认识问题,研究问题,协助平民解决问题。这一条和下面的“与平民打成一片。”“向平民学习。”“与平民共同商讨乡建问题。”可以归纳为一类,这四条既是要解决乡村工作人员的观念问题,也是工作方法问题。中国历来就存在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“上智下愚”的封建传统观念。读了一点书的人往往看不起劳动人民,他们身处上层社会,远离劳动人民,不知民间疾苦。晏阳初先生称这些人为“民盲”。因此,他强调乡村工作人员首先要破除这些封建观念。他在解释“平民”二字的“平”字时指出:“所谓平民教育,其“平民”二字中的“平”,并非只“平凡”一义,其中还含有“平等”的意思。首先是人格平等,其次是机会平等。”他还说:“我们要从心底把他们看做是与我们一样的平等人。”只有在解决了这一观念问题后,我们才能走出象牙塔,深入民间。到了民间,只是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始,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工作态度问题。第一要有认真踏实的科学精神,不能走马观花、蜻蜓点水,而要做认真的观察,深入的了解。第二要放下架子与农民打成一片,向农民学习。晏阳初先生曾说过一句话,“要想化农民,必先农民化。”我们要想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,必须取得农民的信任,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,认识问题,然后去研究这些问题,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。但如果仅仅凭着我们的知识去寻求办法是不行的,我们必须拜农民为师,向农民学习,与农民共同商讨乡建工作。因为真正了解农村的还是农民,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,还得依靠广大农民自己。乡村工作者一定不能把自己当作救世主,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,只能是协助农民解决问题。

  不持成见,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。定县经验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晏阳初及其同仁历经10年艰辛创造出的一整套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。他们通过仔细的调查,诊断出当时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“愚、贫、弱、私”四大病症,然后用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三大方式,推行“文艺、生计、卫生、公民”四大教育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后来当他在世界各地推行乡村改造运动时,都运用了定县经验。但他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,因为每一个国家,每一个地区的情况不同,它们都有各自的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地理、自然条件。因此,晏阳初先生提出要因时因地因人置宜。例如在定县的文艺教育中所使用的导生制,在国外就没有贸然使用。他还强调制定计划、方案时,要考虑农民的具体情况,要考虑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,要考虑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。他在谈到亚非拉乡建运动时曾说:“当前,一条宽阔的鸿沟存在于现代技术和亿万亚洲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的农民之间,使这些农民提高他们的生活素质,重建他们的社会,现代技术必须简单化,使之成为活生生的、能被他们理解和应用的程度。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他们沟通那条鸿沟——专家怎样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农民怎样去做的知识。”中医有一条理论叫“辩症施治”也是这个道理。

  不迁就社会,应改造社会。乡村建设运动,国外也称乡村改造运动。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乡村建设运动?就是因为乡村中存在一些历史的、现实的、自然的、社会的落后因素,这些落后因素导至了乡村的贫困与落后,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农民的教育,启发,使他们看到这些落后因素,然后通过努力奋斗,去改变农村社会的现状,提高自己的生活素质。许多农民有一种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的惰性,认为现在跟以前比,已经不错了。因此,乡村工作者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乡村中客观存在的困难,还要面对农民思想中存在的这种惰性。但我们不能因此退而却步,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:当今社会,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,保持旺盛的斗志,勇敢面对困难,战而胜之。当年晏阳初先生在中国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时,既有军阀的威胁利诱,又有地主的反对,还有贪官的刁难和破坏,更有连年的战乱带来的困难。但他们“威武不能屈,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战乱不足忧”,始终高举为农民服务的大旗,勇敢前进。

  乡建是方法,发扬平民潜伏力,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是目的。

  晏阳初先生1985年回国访问时,在定县旧居参观时曾挥毫写下:平教乡建是方法 发扬民力是目的。他也曾形象地把隐藏于劳动人民身上的巨大潜力比喻为“脑矿”,这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,而最大的“脑矿”在中国。然而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,使劳动人民处于“无教”的地位,不能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。其实他们并不缺少才智,只是缺少受教育的机会,一旦他们得到机会,受到教育,他们的潜力便会爆发。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就是开发“脑矿”的方法和工具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美国有一民间援华机构叫“联合对华救济总会”。晏阳初在美国也组织了平民教育美中委员会。联合对华救济总会邀请中美委员会加入,募集的捐款统筹分配。晏阳初说:“我们募捐,不是为了救济中国的平民百姓,而是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力量,自己救自己。‘对华救济总会’的名字跟我们格格不入,道不同不相与谋。”后来对方把名字改为“对华服务总会”,双方才达成协议。从此“不是救济,让他发扬”(也有译为而是发扬的)成了晏阳初的一句名言。1976年,美国一个国际性的基督教组织Wold vision Infernafond (W.V.I)的负责人到菲律宾参观了晏阳初创办的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后,对这句话很感兴趣,决定调整该组织的工作性质,将以前消极地对穷人进行救济改为积极地帮助穷人发展。因此从17个国家中选派了33名该组织的高级人员到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接受训练。
  中国自古就有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说法,我国现在的扶贫工作也强调变输血为造血也是这个道理。因此,我们搞乡村建设的同志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,帮助他们自力更生为目的。

  言必行,行必果。中国三农问题早已存在,只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发展的迅速增长而显得更加突出。椐温铁军老师的一篇文章介绍,我国的九亿农民中,常在农村的有八亿,而农业经济仅占GDP的15%以下。农村人口的商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30%以下。中央对此非常重视,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,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。但是要真正落实中央的政策,还得从农村基层做起,无论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还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,关键还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,这就是我们乡村工作者要做的事情。我们不能只是口头上关心三农问题,坐而论道,我们要起而行。晏阳初先生和他的同事们,在那个年代能够抛弃高官厚禄,离开城市,去到农村,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我们应该起而效之。

  晏阳初先生后来将此九大信条发展为十大信条。下面对补充的内容作一些简单的介绍。

1.以表证来教习 从实干来学习 所谓的表证就是示范,这是在定县实验时总结出来的经验。农民对一些新生事物,一开始不了解,于是平教会便成立了巡回生计学校,有计划地到乡村进行农业技术教育与指导,在一些村里培养表证农家(即现在农村中的科技示范户)。当这些表证农家取得实效后,周围的农民便信服了。这一经验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。它不仅适用于单项农业技术,也适用于教育、卫生、自治等。

2.连环进行 整体推进 乡村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,因此,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。在定县实验时的“文艺、生计、卫生、公民”四大教育的关系是既有自己的独立性,但相互间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,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。现在这四大教育改为“教育、生产、健康、自治”,叫法变了,但实质未变,它们之间的关系未变。因此,我们在制定乡村建设的计划中,一定要通盘筹划,如果不同时筹划教育,不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,不加强农民的道德观念、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,不注意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卫生知识,要想彻底改变农村是不可能的。即使某一方面暂时搞上去了,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。例如某一农民靠种某一新品种富起来了,可是他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别人,带动周围的农民都富起来吗?当他被那些得红眼病的人破坏和刁难时,他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吗? 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他知道如何自己的产品质量吗?农村中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民就是这样垮下来的。

  最后我要讲的是:从事乡村建设事业的同志必须具备奉献精神。晏阳初先生之所以能成就如此伟大的事业,就是因为他具备这种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。当他在法国教华工时便立下誓言:不当官,不发财,一辈子为劳苦大众服务。他放弃过留在美国的机会,拒绝过当省主席、外交部长的邀请。他一生经手的钱财无数,可到头来两袖清风。在那留学生鲜如凤毛麟角的时代,他能到乡村中去做长期的、艰苦的工作。这种精神不但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,也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的乡村工作者的楷模。曾任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院长的佛拉维尔博士,毕业于菲律宾大学医学院,他从收音机里听了晏阳初先生的演讲后,放弃了优裕的医生职业,投身乡村改造事业,他的儿子也是如此。印度乡村改造运动的创始人雷迪博士,原在政府机关任职,他在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听了晏先生的演讲后受了感召,回国后变卖了家里的土地和妻子的首饰,去开办乡村改造运动。印度一位女学生,刚从大学毕业便参加了乡村改造运动。印度有一种传统习惯,不允许未婚女子在村里单调留宿。她便在村边租了一间小屋,没有自来水,没有电灯,只有一张木床,两张木椅和一张桌子。危地马拉乡村会主席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,那时他曾听过晏先生的演讲,20年后,他担任外交部长和山夫罗大学法学院院长时,发起了危地马拉乡村改造运动。现在,危地马拉乡村会已成为全国为农民服务的最有效果的组织。乡村工作人员住在深山的草棚里,睡在用麻绳织的吊床上,用河水洗脸漱口,每天从山路上步行到附近的村庄,教农民识字和科学种田的方法。

  相比之下,我们的情况要好得多。但我们要有吃苦的准备,我们去到农村,将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。但如果我们想到我们所做的一切,将会使农村的面貌得到改变,我们就会有信心,有力量战胜困难,取得胜利!


参考: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QQ|手机版|xingfujia.org ( 京ICP证130194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146号 )  

GMT+8, 2014-8-31 11:38 , Processed in 0.15419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